他还不忘升华一下,强调了认知并扩充“四端”对于个人修养和“王道”施政的重要性,偷偷塞了点“激发内生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核。
搞定经义,轮到诗赋题了。林青风感到一阵头疼。他看着“春雨”二字,脑子里疯狂运转“唐诗宋词高频意象搜索引擎V1.0”。
“春雨……润物细无声?不对,太俗了。随风潜入夜?好像也用烂了。意象……柳树?新芽?农耕?希望?”
他尝试着拼凑:“东风送暖入屠苏……啊呸,这是过年!嗯……细雨微风潜入夜(改了下),轻敲窗棂……(卡壳)……农夫心喜盼……丰年?”
不行不行!太干巴了!他闭上眼,努力回想背过的那些模板。“咏物言志”!对,就用这个!
“天街小雨润如酥……嗯,借一句。远看草色近却无……再借一句。不对不对,不能全抄!”
他抓耳挠腮半天,终于勉强凑出了一首五言律诗。平仄格律反复检查了几遍,确认没问题;对仗也还算工整;辞藻嘛……尽力用了些“绮丽”的词,但连起来读,总觉得少了点灵魂,像个没有感情的填词机器。
“算了,技术分拿到就行,艺术分随缘吧。”他自我安慰道,赶紧誊抄到卷子上。
最后是策论题!林青风精神一振,这才是他的主场!
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画了个表格,标题是“本县桑蚕业SWOT分析”:
优势(S):气候适宜,有一定种桑养蚕基础。
劣势(W):技术落后,规模小散,销路不畅,易受灾害。
机会(O):丝绸需求大,上级可能有扶持政策(猜的)。
威胁(T):外地竞争,市场波动,病虫害风险。
分析完毕,对策自然来!他下笔如飞,提出了“政府引导+技术革新+市场驱动+风险共担”的四位一体发展策略。
下面洋洋洒洒列出具体措施:
技术革新与推广:设立“县农技推广站”(换个说法:官府农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