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考场内,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带着一种混合了墨香、汗味和紧张情绪的独特味道。两排考生襟危坐,不少人脸色发白,握着毛笔的手微微颤抖。
林青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忽略周围的低气压。他的大脑已经自动切换到了“考试模式”,眼前的一切都被量化分析:
“环境扫描完毕,光线充足度良好,考官(两名,表情严肃度7.5/10)巡视频率中等,考生平均焦虑指数8.2/10,干扰项(咳嗽声、翻卷子声)在可控范围内。我方心态稳定度9.0/10,生理指标正常。OK,时间模块分配已规划:经义题1.5小时,诗赋题1小时,策论题2小时,检查与冗余0.5小时。”
随着一声锣响,卷子被分发下来。林青风快速浏览题目:
一、经义:“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请申论之。”
二、诗赋:以“春雨”为题,作五言律诗一首。
三、策论:“论我县桑蚕之利弊,并陈兴利除弊之策。”
林青风眉头微挑。经义题考的是“四端说”,这个点他复习过,但角度不算热门,需要好好组织。诗赋题……果然是“春雨”,常见题,但也最考验真功夫,他的弱项来了。策论题,桑蚕业?这个好!简直是送上门的靶子,足够他发挥“现代管理学”优势了!
他先拿起草稿纸,对付经义题。没有长篇大论地打腹稿,而是直接画起了简易逻辑导图:中心是“四端说”,引出“性善论”核心,分支是“仁义礼智”的具体阐释(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再往下是孟子的论证逻辑(类比四体),最后是现实意义(教化、修身)。
导图画完,思路清晰,下笔如有神。他没有堆砌华丽辞藻,而是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先把核心论点和逻辑链条摆出来,再适当引用《孟子》原文和其他佐证(都是知识卡片里背熟的),确保论证严密。结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