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带汤的菜,或是大棒子骨头,或是鸡鸭架子,和着笋、菇、咸菜等干菜一起煮得浓浓的,一碗分下来连菜带肉泡着豆饭可以吃个响饱;
到了晚上,酉时过半就下了工,下工了还有一顿,便是拿水将豆子芋儿饭煮成稀饭,再搭上两个蛋。
大户人家怎么吃饭的,这些打短工的力士们是猜不到的,但是就这样的伙食,在他们的眼里,那可真真是地主老爷才能过的神仙日子。
好些人根本舍不得吃这多,还要悄悄省一些回去给家里人吃。
这边一天做工的时间也不长,早上卯时才起身,辰时才算吃过了早饭正式开工,晚上刚刚酉时过半就休息了,吃午饭那会儿还给大家伙儿歇上半个时辰,很是爱惜人力。
用戏文里的话来说,王老爷这可真真是“爱民如子”了。
这样好的老爷,这些在京师底层生活了一辈子的平民,这辈子都还没遇见过呢,大多数人的心里也是常怀感激之情。
不过王老爷对大家好是好,但是对做工的要求也很高,稍微敷衍一些的就要打回去重做,重做的却不给算工了,那就没有工钱拿了,顶多也就是管一顿吃喝。
那些做工的人呢,大多数人都是质朴的,俱都是万分的感谢王老爷赏饭吃,小部分人倒要说他烂好人只会败家,怕是家里有金山银山都经不住这样的挥霍,真正是“吃完饭就骂厨子”,还有一些人还想着磨洋工,想着能多拖一天多吃一天好的。
然后,后两者很快就会被其他短工告诉负责监工的叶牙人,叶牙人二话不说就给换了,那些偷懒的、嘴碎的则是连后悔都来不及。
与之对应的是,勤恳做工的人则都受到一定的奖赏,最好的那个叫刘三的大汉更是得了一百个大子儿和十斤精米、一斤肉的赏钱,以及一份在王宅长期做工的契约。
这可是相当于十斤多(大周度量衡)大米的赏钱,是足够一家五口一日三餐吃饱十天的口粮,或者去换上足够给家里两个孩子各做一身新衣服的麻布(和葛布同属于劳苦大众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