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莫要生气,且听我与郎君细说!”叶牙人看出王凌的不快,生怕王凌怀疑自己是要贪墨银两,赶紧告罪了一声,然后细细的解释了起来。
之所以双方会出现这么大的误会,究其原因,还是王凌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王凌之所以会觉得一百五十贯去买一辆马车已经足足够用了,自然不会是没有原因的。
主要是他前世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书籍和互联网,而他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关于古代的小说或者是一些关于古代物价水平的科普文章里,用来衡量古今银钱比例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平价购买力。
王凌也认为平价购买力才是衡量货币价值和物价的唯一标准。
而在古今货币价值对比时,用来做基准的就是粮价,通常是以大米价格作为衡量的基准。
时下京师的粮价是一石大米在一百五十文上下浮动,折中计算就当是一百五十文,而一石大米后世的计量标准是五十公斤
西元年,某宝上的大米批发价格在每公斤四块九到五块二之间,以最低的价格计算,每石大米的价格是二百四十五块软妹币,约合每文铜钱值一块六毛三分三厘。
这样一算,一贯铜钱的价值就是一千六百三十三块三毛三分三厘,一百五十贯就是二十四万五千块软妹币——放在后世,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想要攒下二三十万的现金积蓄,差不多也要个十年左右的时间。
二十多万,放在后世已经可以买一辆相当可以的中档代步车了。
这个价格在王凌看来,买一辆好一点的代步车肯定是足够的了。
但王凌唯一忽略了的一点就是,就算是在生产力过剩、物质充沛的经济发达的后世,那些知名奢侈品的价格也是不能用简单的粮食的价格去衡量的,更何况是在生产力贫瘠、物资相对匮乏,手工业者稀少的封建社会。
更进一步来说,在封建社会,马车和健马,在除了皇家、诸侯、勋贵、官府和军队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是最顶级的奢侈品。
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