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田亩制度下,国朝把全天下的农户划分为了主户(有田户)、客户(无田户)两大类。
客户自不比提,指的就是无房无地的流氓和租种地主的田地讨生活的佃户,属于对国朝“无益”的非纳税人群。
主户也就是纳税的主力,也就是俗称的“庶民”,包括了皇庄佃户、地主和自耕农、半自耕农,根据家中田地及祡货数量的多寡又分为五等,其中一二三等是上户,也就是拥有大片土地的地主,例如朔原王氏,家中有各种途径而来的土地两千亩,是一等的上户;而四等为自耕农,拥有一小块用来耕种的土地,如无天灾人祸的话,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而最低的五等就是半自耕农,需要租耕地主的田地以帮补生活,例如朔原王氏的那一百多户的佃户里的大多数,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小块田地,但是很少,甚至连起房子的土地都是王氏赠送的。
既然国朝将自耕农家庭出身的孩子称为“良家子”,那么,就把四等户和那些皇家佃户看成是国朝最普通的农户吧。
而根据户部度支司和仓部司在三年前联合在邸报里公布的数据,大体说来,均田的四等户和皇家佃户所能耕种的田地数量大致相同,每户约占田三十亩左右,由此便可以估算出每户每年的产出收入。
大周的生产力不高,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甚至都没有恢复到贞观时期的水平,而且呈现江南高而中原低的趋势,所以只能算平均数了。
按每年一季半、每季平均亩产三石两斗(曹贯一《中国农业经济史》第章第节,社会科学出版社,)计算、每石粮值钱一百文计算,刨去成本、税赋、杂役之后,一户农户一年的收入满打满算不会超过贯。
不吃不喝,也要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能攒下一百五十贯铜钱。
故而在王凌的心里,就算是要买一辆上好的马车再配上一匹健马,一百五十贯肯定是足足够用的。
于是王凌便皱着眉头疑惑的问道:“怎么,京师的车马的价格这么高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