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官要官,一次次破格提拔,最后也成为了史上之最系列,最后在查处中轰然落马。
这一个个令人痛心的例子,组成了这35%比例的群体,而究其根本,就是对现有干部制度的漠视甚至是无视。要想从根子上杜绝这种“史上之最”带来的危险,必须从加强落实上下功夫。如果真正落实了,那么心中坦荡荡,即便被曝光成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也不怕人来查,经组织核查无误,再颁一个“史上最经得起考验的市长”称号,那该有多好。
第三,强化对新闻媒体的引导。在此强调这个,不是说不允许新闻媒体对此类“史上之最”的报道,而是说作为喉舌,新闻媒体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很重要,既不要把新兴网络传播方式拒之门外,但也不要抓住一点过于放大,导致“渲染暴力”的发生。
就举前段时间的“史上最讲究的科委负责人”为例,网上曝光了一位科委负责人衣着光鲜、穿着鞋套在一家农业科技基地视察的图片,引来舆论大哗,网上一片声讨,甚至风传该单位迫于媒体压力,不得不将该负责人雪藏甚至除名,以度过“媒体危机”。
而据后来的网络探密显示,该农业科技基地属于对菌群进入要求非常严格的单位,穿鞋套参观,是工作要求而并非摆阔气、穷讲究,这个科委负责人是被冤枉的!只是,这个探密出得晚了些,离该负责人遭受“渲染暴力”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而且这番“澄清”式的探密与爆炸式的原新闻相比,关注程度就差得远了,大有恶果已经铸成、再言其它已是多说无益的态势。
所以,强化对新闻媒体的引导,使之保持强好的“度”,是对社会公众负责,更是对领导干部自身负责的关键所在。
第四,完善社会监督体制的实现和表达方式。作为领导干部来说,要直面这种新兴网络传播方式。而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如何规范这种方式,将其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新形式予以明确,并逐渐形成长效的体制机制,非常重要。
换句话说,网络监督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