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事物,方兴未艾,不光对于领导干部很重要,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也很重要,需要逐步提升和规范网民的有效发言发式,避免“恶意攻击”、“蓄意报复”、“过度暴力”等现象产生,使这个新兴事物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渠道。
……
答题答到了这儿,又结合了一些实际情况,他算是基本答完了。要说这番作答,还真是挺见功力的。对于这类从未见过的时政热点题目,回答的关键,就在于推陈出新、自圆其说。他刚才回答的这几个要点,还真是充分体现了这两点。
要说推陈出新,这四点立意都比较新,尤其是前两点。
一是提升领导干部应对新兴网络传播方式的能力,这一点径直接着立论阐述而来,让人读着非常解渴,也能够给评判官造成一种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印象,从而产生较强的共鸣感。一有共鸣,这分就肯定给得高了。
二是立足于加强现有干部任用制度的落实,而不是一味呼吁制度创新。这一点是非常符合评判官口味的!因为评判官在现实中往往是领导,领导最希望看到和听到的,不是总觉得制度不好,需要加强制度创新,而是把现有制度扎扎实实地贯彻好、落实好。再加上他在这其中举了一些例子,证明事实也是如此,就更加有说服力了。
这两个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关键要点一经答出,就至少能够得到一半以上的分数。
而第三、第四条要点,有可能其他考生也会想到,只不过他们是把这两条作为最重要的写在前面,所以让人感觉难有新意。可他的作答却不是这样,把最具新意的两个要点放在前面,这两个相对平一些的要点放在后面,其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论证相对完善,做到“自圆其说”。所以,评判官一看到这儿,就会频频点头,说道:“嗯!这个考生还真是答得不错,思路非常清楚,既能够新事新办,还能够考虑周全,这题肯定能得高分!”
何为新事新办,考虑周全,这不就是“推陈出新”、“自圆其说”的口语化解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