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铁十字 > 第一百零九章 曙光(18)

第一百零九章 曙光(18)(2 / 5)

之处,不过心急火燎的斯大林已顾不上这些了,迫不及待地要拿出来使用。他一面下令持续改进,一面下令乌拉尔方向的兵工厂加大生产力度,尽可能将旧式的T-34生产线改造为转产为新T-43/85的生产线。

由于高加索油田区和大量工业区的沦陷,到1943年秋时,红军开始走向不同的建军思路:不再追求包括坦克在内重装备的绝对数量,而是强调在保持最低数量的前提下提高单位性能。道理是明摆着的,无论石油也好、钢铁也好,已不允许红军继续建设并维持每年量产2-3万辆坦克装甲车辆的规模了,必须从坦克海转变为强而精的思路。另外,由于人力资源损失惨重,装甲兵的储备同样也不足,合格的装甲兵可不是像步兵那样发杆步枪就可以赶着上前线,必须经过培训和训练。而训练就必然要消耗为数不多、十分宝贵的燃油和车辆资源,要保证一线部队作战的话,就只能压缩后备队伍的资源和训练。

如果霍夫曼知道的话,就会感慨历史进程是多么相似,斯大林现在的选择就是历史上德国的选择。无非斯大林不用维持一支庞大的潜艇部队,再加上俄国产品无论如何精致、如何强调质量,其复杂程度也不能与德国货相比,因此红军可以比历史同期的德国武装更多的装甲车辆。

以坦克为例,斯大林要求今后每年要求生产1.2万辆左右的坦克车辆,其中2000辆是IS-1级别的重型坦克,6000辆是T-43/85左右的优势中型坦克,4000辆是等同于T-34/76级别的坦克及其变形车辆(比如SU-100\SU-76等),比起历史上的数字足足砍了一半。

在对数量要求降低的同时,对性能要求的提升却与日俱增,IS-1远非红军理想中完美的重型坦克——这个称呼是留给IS-2的,后者以区区40多吨的重量装备了122mm/43倍径的火炮,正面装甲最厚处超过120mm且带有倾角,根据设计师的说法,无论防御还是火力,都超过德军虎式坦克,伏罗希洛夫已向斯大林保证在1

最新小说: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战国之军师崛起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城南政北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穿越战国成白起 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