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霍夫曼面临的抉择几天前在克里姆林宫也上演过,以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人为代表,红军总参谋部分成两派,一大堆人各自就大解决方案和小解决方案进行了激烈争论,基本上每个参加政治局会议的人员都进行了发言和表态,经过两天一夜的长时间讨论,最后在斯大林一锤定音的决策下批准了朱可夫的方案。当然推进这个方案有明确前提,必须是中亚攻略取得一定成效,即充分调动德军后才能开展。
为增强朱可夫方案的可行性,斯大林下了大本钱,一口气给朱可夫拨付了6个全新组建的近卫坦克旅。其中,2个坦克旅全部装备红军刚刚生产出来的IS-1重型坦克,每个旅拥有58辆,这款一直以来被寄予厚望、希望能与虎式坦克相抗衡的新坦克经历了KV-13、KV-85和IS-85等不同阶段的测试和研制,终于在9月份成熟并开始量产,首批全用于装备新的近卫坦克旅。
至于另外4个旅则装备了历史上根本未曾出现过的量产型号——T-43/85,由于德国一直未将豹式坦克投入作战(产品已开始生产),再加上虎式与4号坦克联合作战的显著成功,所以红军在装甲装备方面借鉴、模仿了德军的思路,同样以重型、中型坦克搭配使用为理念,对中型坦克的要求是要克制德军主力——4号H型。过去的交手情况已充分证明T-34/76不堪大用,面对4号H型完全处于下风。T-43虽然在防御和设备上改进不少,但火力依然偏弱,最后伏罗希洛夫元帅拍板给T-43安装与IS-1一样的85mm火炮,形成T-43/85这个新型号。
当初是生产T-34/85还是T-43/85在红军内部有过争论,但经过论证和比对,认为T-43/85虽然制造难度更大一些,但性能要比T-34/85强,于是最终选择后者作为发展通道。
新的T-43/85比T-34和T-43/76个头都要大一些,人数上升为5人车组,由于研制工作仓促,在T-43/85身上还存在较多不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