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农税全免,百姓修养生息,哪里会转入山林?靠养兵来防民变,最后只会导致冗兵,兵员庞大不能战,百姓苦于税收繁重,朝廷财政空虚。”
文彦博说得很激动,好像是一个二十岁的愤青。赵兴不知道的是,正是他今日不同于以往宋神宗的表现,才会让这三位老头子如此凯凯而谈。宴会之后,三位大臣给他的评价是:深沉有大略,中兴之君。
文彦博,字宽夫,时年六十一岁。仁宗朝时就提出裁兵八万的主张,并得到推行。担任殿中侍御史时,曾成功抵御西夏的入侵。出将入相五十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有大城府大韬略的人物。
“是呀,文司空言之有理。在汉唐之时,华夏骑兵纵横,转战万里。汉武帝击破匈奴,每年出动的精锐骑兵都有十万,出动的战马达三十万匹。卫青、霍去病就是率领这样一支骑兵,深入大漠,将匈奴打得元气大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豪言,也只有一支庞大的精锐骑兵才能兑现呀!前朝时,战马就更多了,前朝官府拥有的骏马就超过了七十万匹。加上民间所养战马,大唐可以一次出动百万匹战马,五十万精锐骑兵参与大战。正是如此,唐太宗才能拥有天可汗的称号。如若我大宋有如此多的精锐骑兵,北辽西夏不过是跳梁小丑。”
司马光接过文彦博的话,沉浸在无比辉煌的历史中。
司马光,字君实,时年五十二岁。仁宗时,曾巧妙地将宗室赵宗实推向了皇位,有立嗣之功。英宗时,又巧妙地化解了英宗与曹太后的矛盾。历仕四朝,著有《资治通鉴》,是一个有远见的大史学家。
“是呀!只是本朝把出良马的地方都丢光了,河套之地,大漠草原都在契丹人手里,甘凉一带又在西夏人手里。缺少战马,又如何组建骑兵呢?”
赵兴想到了后世在网上看到的讨论帖,叹息地说道。
“陛下何处此言?我大宋疆域广阔,哪里又养不了战马?甘凉、河套、大漠草原的确是产良马的地方,可是我大宋一样可以养出百万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