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着炮兵发展的潮流。在1914年的机动战中,德军榴弹炮多半可以在「75小姐」射程外把法军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而即便是进入了法国人的射程内,德国炮手也多能把握住隐蔽阵地与钢制防盾的优势,对法兰西的榴散弹攻击几乎可以免疫。相对来说法军75速射炮的弹道比德国榴弹炮更平直,更难利用反斜面阵地或躲在地形地物后面来保护自己。
而当1914年秋天来临时,西欧战场运动战阶段结束转而进入静态阵地战阶段,此时德军榴弹炮的多才多艺与庞大数量让战场上的天平日益倾向德国人那一边。榴弹炮最显著的优势是「弹头重/全炮弹重」比例,其次是不那么重要但是更容易被发现的是「射击远距离目标的准确度」。
炮身装设在炮架上,而在使用相同炮架下,装置榴弹炮时口径可以更大。举例来说在1916年时美军所使用的3吋速射炮(76.2公厘口径)炮架与3.8吋榴弹炮(96公厘)两者炮架的重量几乎相同;但是前者所发射的炮弹重14磅,而后者为30磅,整整多出前者一倍。同样地美军4.7吋加农炮与6吋榴弹炮两者的炮架重量也相似,但是前者的弹重为60磅、后者为120磅。
炮弹重量更大意味着炮弹的体积更大,可以装更多的火yao、更可以破裂出更多的碎片,不仅在直接命中的时候破坏性更强,就算没有命中只是接近弹时,更强烈的暴风与震波也能造成壕沟与工事更多结构上的损害。即使在一次大战时榴弹炮的射速没办法赶上速射炮/加农炮,但是战场上的法则很简单,谁可以最有效地打击敌人、谁就是最有效的武器。
榴弹炮射击精确度的实验结果在1916年的「野战炮兵期刊(FieldArtilleryJournal)」中有清楚的描述。在相同距离下美国陆军利用3吋速射炮与4.7吋(120公厘)榴弹炮射击相同大小的目标(目标是一小段战壕),看看从开始射击起到两者「直接命中」目标的数量相同时为止,两者平均要使用多少发炮弹──答案是速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