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要的炮弹数量平均值是榴弹炮的两倍以上。榴弹炮最有效的距离是2,000~3,000公尺,在这个范围内速射炮击中目标所需要的弹数是榴弹炮的2.5倍。
在1916年秋天美国陆军公布上述实验结果之前,欧洲各国陆军早就在大战的第一个冬天的艰苦胜利中得到类似的经验。虽然大家都知道手中的速射炮在战场上不堪用,但是受限于战前各国的战术思想与工业实力,没有人有能力换掉手中大量的速射炮来追寻德国人的脚步。
法国人的策略居然是大量生产19世纪末设计一系列「deBange」加农炮与榴弹炮──那是老旧过时的武器。法国人正在生产着一种性能超过德国设计的155与105口径榴弹炮的武器,但那居然是要外销给保加利亚的。
法军对榴弹炮的抗拒心理可以追溯到法军引入75速射炮,由于75速射炮优越的性能,在法军炮兵中形成了一个学派认为75速射炮足以因应步兵师、步兵军可能面对的所有状况。至于德军105榴弹炮优异的表现,此学派认为不过是德国人的77速射炮性能太差,不得不引进此种武器来弥补本身炮兵火力的弱点。
早在1911年法国的「反榴弹炮学派」就已经发行了本小册子,详列出所有速射炮的优点与榴弹炮的缺点。其中最重要的主张是由于速射炮的射速高、弹道平伸,是所有武器中最好的榴散弹发射工具。当对抗敌人炮兵的时候,速射炮更可以有效地压制敌人。而就算是敌人榴弹炮阵地躲在反斜面后面,这本小册子中指出只要山坡的坡度小于9度,速射炮就可以有效地击中目标。
让榴弹炮支持者吐一口怨气的第一个实例发生在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当时法军观察家发现隐藏在隐蔽物后方的速射炮阵地通常可以有效击溃部署在空旷地的速射炮阵地,而只要速射炮部署在挖掘好的野战工事,几乎就可以完全抵挡敌方榴散弹炮火。另外一个重要的观察结果是榴弹炮的优点在炮弹威力,而不是在于榴弹炮较高的弹道。当法军高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