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观念不但影响了各国的准则与战术家们的著作,同时也让各国陆军重组了他们的炮兵组织。由6到8门野战炮组成的炮连──传统上认为这是最大的炮兵战术单位──开始与其它的炮连组成更大的战术单位。不管是在法国被称为「炮兵群」还是在德国被称为「炮兵师」,这些由2、3、4个炮连组成的单位很快地不再像前辈一样享有「独立番号」、「特殊单位名称」的尊荣,而是被无聊地以系列的数字命名,最后甚至连独立的数字番号都没有,直接用上级的步兵单位番号为自己的番号。
德国是最早开始尝试将炮兵单位从「连」扩大到「营」的国家,接着他们又更进一步式着将两个营组成一个团,然后将两个团组成一个旅,并且以炮兵旅作为一个步兵军的建制单位。从部队人事的角度,德军的做法提供了资深炮兵军官更多、更高的职务;而从战术的角度来看,现在军长不仅可以指派一个军官去指挥所有的火炮,更可以将手上两个炮兵团直接配属给步兵师以提供火力支持。
虽然《陆军炮兵编装表》与《战术准则》的作者消化了普法战争中各式各样的教训,但值此同时科学家、工程师与发明家们仍然持续不断地在炮兵科技上提升火炮性能。冶金学上的发展意味着更轻巧的火炮可以发射更大的弹丸,火yao上的突破让射程更远也让敌人更难发现火炮的位置,弹匣式炮弹的发明──将推进药放置在一个金属罐子里并且与弹头结合──加上炮膛机构的改进,让发射速度提升了三到四倍之多。
集合了上述各项发明创新的武器被称为「速射炮」。比先前的火炮轻上至少70公斤,速射炮同样地在由六匹挽马牵引的条件下,比前一代的火炮更具有机动力。速射炮的口径比前一代野战炮小(由原本的87公厘下降到75公厘),但是射程却大幅增加(由原本的4,000公尺上下增加到5,000至8,000公尺)。前一代的野战炮每分钟可以发射两发,速射炮每分钟则可以发射六到七发炮弹。
在弹种选择上速射炮的首选是榴散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