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逐鹿1900 > 火炮的技术沿革和炮兵战术发展

火炮的技术沿革和炮兵战术发展(3 / 12)

降,但是我军炮兵还是要开火来吸引敌人炮兵的注意力,藉此来阻止敌人炮兵阻碍我军步兵前进。…接着指挥官会决定何处是真正要发动攻击的地点。当指挥官下达决心时,炮兵部队必须前进到敌人榴散弹最大射程边缘附近(大约3,500公尺),然后用他们的炮弹取得最大的战果。炮兵部队必须在指挥官下定决心后尽快地向前推进,而这个时刻也就是我军从与敌军间决定性炮兵决斗脱离的时候,而为了达成这样的运动,我军炮兵必须以梯次跃进的方式前进,在前进时不但不可以停止开火,也要善用一切的地形地貌来掩护。如果敌军炮兵在这样的炮兵决斗中沉寂下来,这就是指挥官发起步兵攻击的时刻…也就是说步兵会在30分钟后攻击到敌人的阵地──步兵们会在我军炮兵掩护下前进1,500到2,000公尺──而这段期间敌人步兵将会受到我军榴散弹无情的打击。

每个国家对于普法战争的经验有着不同的结论,大部分的炮兵们都在教训中学到了必须尊重步兵步枪的威力,因此反对将炮兵将火炮推到敌人步枪的射程范围内。德军对于炮兵人员的死伤比较不那么计较,反而把让步兵孤独地放在火线下去承受敌人步枪子弹这件事情看得比较严重。「这必需成为炮兵的信仰与坚持」在德军的准则中写道「我们的步兵绝对不可以没有炮兵的支持,也就是说在决定性的时刻,炮兵官兵们必须有觉悟去直接面对敌人步兵强烈的火力」。

各国炮兵们观念上的差异并非那样的巨大,「大炮兵连」与「炮兵决斗」很快地变成欧陆强权们炮兵准则中的两大支柱。在德国,1876年版本的炮兵准则中明白地列出了这两点,同时该时代的炮兵理论家们也不断地在各式各样的出版物中重复这样的观点;在法国,这样的观念立刻写入了战后第一本的野战教范中;在奥匈帝国,这样的观点成为1878年版炮兵军官手册的核心。在当时的欧陆强权中,只有帝俄丝毫不受到普鲁士胜利的影响,仍然采取老方法来发展他们的炮兵战术。

「大炮兵连」与「炮兵决斗」

最新小说: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穿越战国成白起 穿越做暴君 三国之董卓之婿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战国之军师崛起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大唐昏君 玄学王妃难哄,清冷王爷日日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