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弄暖房种菜?你觉得可行?”秀姑不禁对张硕刮目相看,居然有全村致富奔小康的想法。
张硕想了想,道:“可行不可行,先看看,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
“玉堂同意?毕竟是他家先种菜,也有了些经验。”
“有什么不同意?玉堂自己都说了,主意是你提出来的,种菜是长工的功劳。”张硕说着忍不住一笑,续道:“我跟玉堂商量私塾的时候顺便提了提这件事,玉堂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只要村里愿意弄暖房种菜,他就叫长工把经验传授给村里。他说就算村里都种了暖房菜,也不影响他家的生意,不能总盯着桐城不是?府城有钱人更多,吃得起暖房菜的人家更多,只不过他家菜少,在桐城就卖完了,没往府城去。再说,村里人人都赚钱了,就没人眼红咱们两家了,你和丽娘穿戴好些,也不会引人注目。那么些衣裳首饰白放着发霉,多可惜。”
张硕对后面这一点很有怨气,陆陆续续给妻子置办了不少首饰,偏偏不能穿戴出来。
秀姑顿时莞尔,天底下没有不喜欢珠宝的女人,她自然是很喜欢,但是有却不能戴的日子的确令人感到无可奈何。
张硕又道:“在其位谋其政,虽然咱们村是县下面的大村,日子比别的村过得好些,许多别村的闺女都愿意嫁过来,但是光棍仍旧为数不少,那次洪灾瘟疫又死了那么些人,丁户增长不多。我就想着,让村里人人都过得好些,推倒茅屋泥舍,盖上青砖瓦房,其他村里的闺女都争先恐后地嫁过来,添丁进口,至少得恢复洪灾前的人丁,才算兴旺。”
没想到他竟有这样的想法和心气!
秀姑突然明白了,张硕是想让大青山村成为桐城最大最好最富裕的村子,所以他针对这两方面下手,一是读书识字,令其明理懂事,正风气;二是发家致富,令其丰衣足食,无饥寒。生活水平和精神水平提高了,村落自然兴旺,泽披后世。
垂头沉思片刻,秀姑道:“你也不必只盯着暖房菜这一项,多想想其他的法子,毕竟弄得起暖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