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加重了语气:“大家伙儿对高老师的提议,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话,现在可以提出来。”
院子里一片安静,没有人再提出反对意见。显然,高育良的方案,已经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易中海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一锤定音道:“好!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咱们今天就先按照高老师的核心提议,把水井管理的基本框架定下来。具体的细节,比如轮流打扫的顺序,困难户减免的具体标准,咱们回头再由管委会细化一下,然后公示出来。从明天开始,咱们就按照新的章程来执行!”
一场原本可能不欢而散,甚至引发更大矛盾的全院大会,因为高育良的几句建言,竟然出人意料地顺利达成了共识。
高育良看着眼前这戏剧性的一幕,心中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今天这番表现,算是初步在这个四合院里,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也为自己塑造了一个“有学问、懂道理、能办事”的初步印象。
这,只是他计划中的一小步。但这一小步,却迈得异常关键。
第十一章
全院大会上那番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发言,为高育良在四合院里赢得了初步的尊重和认可。但这并没有让他感到丝毫的松懈。他深知,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想要真正立足,个人的声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份能够安身立命,并且能展现自身价值的稳定事业。对他而言,这份事业,便是红星小学的教学工作。
因此,在解决了水井这个小插曲之后,高育良很快便将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红星小学的教学工作中。他白天在学校里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同事们进行必要的交流;晚上回到那间简陋的土坯房,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他会仔细回顾白天的教学内容,思考如何改进,同时也会系统地梳理自己“前世”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巧妙地、不露痕迹地融入到五十年代的教学实践中去。
他明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