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之后,实验怎么搞,武器怎么搞,这些并不冲突,他们来自各个装甲单位,信息化改变的只是作战思维,又不是改变整个作战规模。”
“我们完全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由一部分学员回到原单位接手武器设备,跟别的单位来一场实打实的对抗,无论输赢,这数据不就来了嘛?”
“输,基层一线战士,有很多同志可以帮我们查找原因,纠正错误,赢,并且赢的很容易,战斗力明显提升,这不就是改变作战思维后所想要的成果嘛?”
“只要实验成功,培养的这一批人,可以随时投入到更大规模的部队当中,他们就是未来单位的中流砥柱。”
“连老美大名鼎鼎,且技术含量较高的101直升机师都采用这种模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首长,裁军确实是大势,我们没办法去评价什么,但是基层还有很多好同志,就在等一个机会。”
“我们为啥不把这个机会给他们呢?”
陈默的再次反问。
也预示着他又一次反客为主。
从提起建立士官学院这个噱头开始,陈默就知道过程很困难,因为凭借陆院的体量,难以支撑。
毕竟一所学院的建立,不是几个老教授就能拍板,但搞一个培训基地。
陈默知道,学院绝对有这个权利。
“首长,您肯定懂兵的前程,更懂薪火传承,只要给他们一次机会,这次的实验就一定能成。”
再次被问住的曹红义眉头紧锁,他不得不承认,此刻,自己被眼前这位年轻人所说的话语打动了。
确实。
他们一直都考虑实验的问题,却不曾想过,实验成功之后的事。
这倒不是说陆院的领导目光这么短浅,而是一个蓝军营的实验,从1992年到如今,过去了七年,共实验四次,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加上实验成功后的问题,根本不归学院管,这是上头的人该操心的事。
所以,曹红义没想那么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