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身大势,想推动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
其二,展现天赋,进入高层视野,铺垫人脉,为未来军旅生涯打基础。
这些,曹红义心里都清楚。
并且,他承认面前的年轻人很有能力,也很有胆魄,但提议不行就是不行。
投入太大,最终很可能弄巧成拙。
会议室内的人,听到这里,都知道建立士官学院的计划,要彻底搁浅了。
很多好的规划并非适合当下,这个新学员的理念很超前,但不适合眼下的陆院。
其实谈话到这种程度,若是换成别人,肯定就无计可施,老老实实回去上课得了。
但陈默不是。
他没那么轻易的认输。
1999年的这个蓝军营,他是非要搭上这趟快车不可,因为紧接着就是信息化部队的组建,这才是大头啊。
“首长,请问您平时去图书馆嘛?”陈默冷不丁的突然开口。
“不常去。”
曹红义微微摇头,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你若是想告诉我通过阅读和学习,又跟士官学院攀上关系,我可不信。”
老曹作为战役学教授,他并不认为眼前的年轻人,还能折腾出什么动静。
陈默可不管他信不信,只是自顾自的说道:“首长,您如果常去图书馆,应该会发现在公共区第五排第三层有本《中南半岛战争解析》。”
“在第三十六页第二段中,记录了老美的101直升机师组建时的一段介绍。”
“首长,您一直说实验,实验成功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或者说成功之后,难道信息化就停滞到一个营或者一个团规模,不再往下进行嘛?”
“其实培养人才的初衷,根本就不是为了实验部队而准备,真正是为了成功之后而筹备。”
“您说培养谁,这很简单,目前不是有几个装甲单位正在整理演习数据嘛?整理好之后就让这几个单位自觉申请,接受培训。”
“至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