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与那个华师大的老师一起来了。他们带来了我已经猜到的答案:我的分数不够理想,总分只有150分左右,如果达到200分,他就可以为我开口说话了。
不过,他的话也让我不无遗憾:考这门学科的人,没有一个上了这个分数线的。也就是二十三名考生都“名落孙山”,全军覆没。那个教授宁缺毋滥,今年的“外国教育史”研究生一个也没有。
我想为自己“辩护”两句,始终没有说出口。就是对高安师范学校反馈时,我也没有为自己申辩。胜者,无所谓解释,败者,所谓无解释!
然而,我像一头会反刍的牛,在静静修养的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着那些考试的题目。
英语我虽然考得最好,但是,还是没有考出水平。有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我怎么样才可以理解清楚呢。纯粹靠背的《世界通史》,我又喜欢又恨,心里总是翻来覆去一句话:以后再也不要去接触这个学历史的行当!我不合适。后来,电视节目里有个“百家讲坛”,才让我对历史重新又刮目相看了。
主课“外国教育史”,我很是喜欢,课本还了,但是我的笔记还在,时不时地翻看看,每次的重温都给我带来新的思想。有好几道题目,我原本是答得出的,可是头痛,把我的思绪卡住了。如果可以明年再考一次,我一定会得高分。可惜的是,第二年,在考研单子上。这门课干脆没有了。再过了一年,华师大本科生毕业,他们直接考研,对外不再招生了。
让我最觉得新奇的是政治考题。一题关于政治时事的都没有。先是十个名词解释,如:时空(用二十个字阐述),宇宙(用二十二个字解释)等……,还有五题问答题,如:请说说你对“形而上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最后是一道大题目。
我考得不好,好像只有三十分左右。因为我概括能力不够,做不到在规定字数里面,把概念表达清楚。但是,这让我高山仰止,看到了更高级别的思维要求了。
这种“老牛反刍”陪伴我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