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的匮乏,成了我“高效备考”路上的新拦路虎。
那些模糊不清、错漏百出的抄本和坊刻本,严重影响了我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性。有时候对着一个模糊的字猜半天,或者发现前后文逻辑对不上,一查才发现是抄错了或者刻错了,简直浪费生命!
“这要是有个扫描仪+OCR识别+在线校对就好了……”我趴在书桌上,对着一本快要散架的《诗经注》唉声叹气。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
既然没有现成的好资料,那就……自己造!
首先,我需要一套清晰、准确、经过整理的基础教材。
我把我爹压箱底的几本相对靠谱的书翻出来,又厚着脸皮去隔壁王童生家借了几本,互相参照,开始进行“校对”和“整理”工作。
我找来家里最好的纸(还是很粗糙发黄,但比草纸强),用我那根宝贝炭笔(后来我爹看不过去,给我买了块松烟墨和几支小楷毛笔,虽然还是不习惯,但比炭笔强点),一笔一划地重新抄录。
抄录的过程中,我可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
对于重点篇目,我在旁边用更小的字加上注释(综合各家说法,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并且尝试着在段落旁边留出空白,方便以后补充笔记(康奈尔笔记法的变种应用)。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人物关系,我直接在旁边画简易图表或者关系图。
至于标点符号……这个太大胆了,我暂时不敢在“正式”抄本上用,只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偷偷用。
这项工作极其枯燥,而且耗时耗力。但我硬是凭着一股“不优化好不罢休”的执念,花了十几天时间,把最重要的《四书》重新整理抄录了一遍。
看着那几叠字迹工整(相对而言)、排版清晰(自我感觉)、还带着“注释”和“图表”的“独家秘制教材”,我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完美!”我拍了拍崭新的“教材”,感觉战斗力瞬间提升了100点!
但这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