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没意见,其他人自然也不再多言。
朱翊钧给了朱祐杬一个胜券在握的眼神,一箭双雕之计已成。
他走到内阁大学士杨一清身边。
“敢问杨大人,蒙古各部之间矛盾颇深,尤其是鞑靼与瓦剌,且大汗与权臣之间也有间隙。我大明多年来在蒙古安插不少眼线,如今是不是该让他们发挥作用了?当然,具体行动还需杨大人与诸位大人谋划。”
朱翊钧将计策当作“人情”送出,朱载基此前在朝中树敌颇多,如今借此机会改善关系。
杨一清是三朝元老,在朝中举足轻重,拉拢到他,便成功了一半。
杨一清听到朱翊钧所言,心中已有计较。
如今蒙古看似强大,但内部矛盾重重,若能从中挑拨,使其内乱,自顾不暇,自然无力侵犯大明边境。
“启禀皇上,皇长孙所言极是。鞑靼与瓦剌素有积怨,大汗权力也被权臣制约,若我大明从中周旋,扶持一方,挑起内乱,蒙古各部必然内耗不断,届时哪还有精力侵扰我大明?”
杨一清将计策详细阐述,众人一听,纷纷点头。
这计策虽不能立刻解决蒙古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极为可行。
朱翊钧接着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联合其他部落,许以利益,让他们相互牵制。同时,在边境加强贸易,用我大明的物产控制其经济,如此双管齐下,蒙古不足为惧。”
“哈哈,此计甚妙!”朱厚照大笑,心中对朱翊钧越发满意。
“计策虽好,但还不足以换你皇叔的玉佩,你还有何妙招?”朱厚照看向朱翊钧,眼中带着期待。
朱厚照话音刚落,朱祐杬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正要开口嘲讽,却在对上朱翊钧森冷的目光时猛然僵住。
那双眼睛里透着不属于十二岁少年的狠厉,竟让他无端生出几分惧意。
我怎会怕这毛头小子?不过是父皇等着听策,暂且容他!朱祐杬强自镇定,在心里给自己找着借口。
朱翊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