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也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主。
农人靠土地吃饭,自然希望,种植收益最大的作物。
那农人不善言语,但在务农方面,却有天赋。他见很多人都准备种植贾思勰的高产麦子,担心日后粮价下跌,便琢磨着种植棉花。
但是,棉花和棉布,是新鲜东西,不知能否卖出好价钱。
向乡里有见识的人求教,如果有战事,军队对布匹的需求,一定会大量增加,就能卖出好价钱。
因此,这农夫才关心洛阳与寿春的战事。
而关心朝廷赈灾之事的农夫,也是关心粮价,权衡耕种什么。
农民提出的问题,刘芒尽量详细解答。但像与寿春开战一事,是国家大事,是军事机密,自然不能透露。
……
通过在百工教坊的学习、交流,刘芒弄懂了一件事。
以前,读书时,常见一些军政大能的历史名人,躬耕于某处。
这些人中,有些人成名前,家境贫寒,种地是为了生存。而有些人,出身世家大户,他们跑去乡间种地,是为那般?
刘芒曾经觉得,世家子弟,跑去乡里种地,纯粹是嘚瑟!
现在,刘芒终于明白了!
耕读于野,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能了解农业。
在农耕时代,农业是本。治国、战争,都和农耕粮食产量息息相关。
只有透彻了解农业,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治国政策,才能预判未来战争时,后援补给能否支撑大规模战争。
而更重要的,深入田间、接触农民,才能了解农民。
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需求,制定的政策,才能深入人心,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戴!
认识到这一层,刘芒把更多闲暇时间,用来和百姓接触。
他多次跟随贾思勰的农科班,去实验田学习。
在熟悉农耕知识的同时,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攀谈。
……
这一天,刘芒从贾思勰的试验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