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土法做成的渔具,效果一点也不含糊。由于鱼多的缘故,鱼钩投下去,鱼儿很快就来咬钩。没有倒刺的鱼钩,也经受住了实战考验,能把鱼钓上来,脱钩的鱼不多。
一段时间的傍晚,河岸上热闹非凡,如同热闹的集市一般,钓鱼的大人、孩子,一个挨着一个,大家手握鱼竿,有站着的,有坐着的,紧盯着鱼漂的同时,也不忘说笑。
从未钓过鱼的李长山,很快就掌握了钓鱼的技巧,也了知道了鱼漂的各种动态反映的是鱼怎样的动作。鱼漂一上一下地动,是鱼在试探,并未咬钩,此时提竿,是钓不上鱼的。鱼漂沉入水下并一直潜行,说明鱼被钩住了,这时提竿,鱼就在钩上了。鱼小时,鱼竿能够提起,向岸边一甩,鱼就被甩到了岸上;鱼大时,鱼竿弯了鱼仍在水下时,就不能用蛮力甩了,这样鱼竿容易折断,鱼钩也容易把鱼嘴豁开,使鱼逃脱,终致劳而无功,这时正确的做法,是两手握住鱼竿向后退,把鱼拉上岸来。
鱼在水中的力道,紧握鱼竿的手,能够感受得清清楚楚。
天黑之前,一般能钓上五六条乃至十来条,通常在四五斤以上,拿回家去,足够一家人吃一顿了。那几天,每家都开了鱼荤。
河里除了放养的鲤鱼,还有一种野生的小鱼,细长偏扁,食指粗细,约十厘米长,称为“青鳞子”。因其太小,不能做菜吃,只能喂鸡喂猫,人们不愿意钓到它。
可青鳞子咬钩却很积极,也非常频繁,鱼漂一上一下地动,大多是它搞的,令人不胜其烦。提竿时,即使钓到它,也心中不喜。
好日子不长,大约十天以后,水库的人就来查禁了。
查禁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就来了,大家都始料未及,事先也没听到任何风声。
那天晚上,河边仍旧挤满了心安理得的钓鱼人,突然有人喊道:“有人来查了!”大家听了,顿时慌乱起来,连忙收起鱼竿,拿起装鱼的盆和鱼获,四下散去了。
手脚快的逃脱了,行动慢的被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