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夹子也是有讲究的,李长山用夹子打鸟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掌握了下夹子的要领后,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付诸实践了。
那时是初秋时节。李长山发现,老发电厂那排榆树下,经常有麻雀吃草籽,于是便勘定一个僻静处,早晨上学前,埋下夹子,中午放学时,看看打中没有。
由于麻雀警惕性高,下夹子时,要把夹体全部埋入土中,地面只露出诱饵,而且还有处理好地面,要与周边浑然一体,不让麻雀疑心,经常是平整好了以后,再撒上些草屑,做到天衣无缝。
第一次检查,发现夹子“犯了”(机关被触动了),夹子现出地面,却没打到麻雀,用作诱饵的小谷穗,颗粒被啄食得一个不剩。李长山不免有些失落,怪“家贼”太贼,没有打到。
失望之余,赶紧捡起夹子,回家吃午饭去了。
当时是中午12点放学,下午1点半上课,学生家到学校一般都是十分钟以内的路程,中午休息时间比较充足。下午上学前,李长山又换上一个小谷穗,换个夹位,再把夹子下好,处理停当后,又上学去了。
下午放学回来一看,夹子没犯,自然也没有打到鸟。
一连几天,反复出现夹子犯了却打不到鸟的情形,李长山心中便嘀咕了起来。
常言道:“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一次两次是偶然,三次四次就是必然了。
问题出在了哪里呢?李长山怀疑是有人捣鬼。这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遇到异常事情时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
一天上学放学,李长山与孙金强同行,忍不住向他讲了自己的疑惑。
孙金强玩夹子的时间比李长山早两个多月,主要是受到哥哥的影响,到了对夹子感兴趣的年龄,经常跟哥哥一起去打鸟。李长山就是在他的影响下,才对夹子产生了兴趣,第一个夹子还是在孙金强指点下,一起做的呢。
没等李长山说出自己的怀疑,孙金强就诊断出问题的症结:“下夹子,谷穗与夹子边要有三指的距离。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