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见过,高粱席是绝对的主力。
高粱秆大部分做了烧柴,一部分用来“夹障子”。那时的人家,大多没有院墙,春天夹障子,围起院子,种园子,防止鸡鸭啄食幼苗,深秋拔除障子后,门前便没有了遮拦。
高粱秆纤细修长,去除叶子后,越发的亭亭玉立,是夹障子的理想材料。夹障子是一项不小不大的工程,要挖出一条一铁锹宽的沟槽,将去叶后的高粱秆以约一秆的间距,插入沟槽中,同时用上中下三道横秆约束,其结构也很有讲究,要使夹出的障子坚固稳定。
由于夹障子既要插秆,又要扶秆、勒横秆,夹完一段又要回填踩实一段,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至少需要两人。一般人家的院子约有五六十平方米,夹障子一般需要半天时间。障子的端部插有木杆,做一个柴扉,由此进出园子。转角处,一般也立有木杆,起加固作用。
高粱秆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充当“卫生纸”的角色。那时物资匮乏,上厕所时没有卫生纸擦屁股,使用的是高粱秆。
高粱秆更常用的名字是“箭秆”,可能是其顶节修长如箭杆的缘故。除了顶节外,其余各节长度在一二十厘米,将其从中间破为两半后,就成为了两个“箭秆帮”。箭秆帮外皮坚韧,中间的“箭秆瓤”柔软,可吸附泄物,是理想的如厕用具。其长度合适趁手,使用时左揩一下,右揩一下,称为“揩屁股”,只需几下,就能达成卫生纸的功效。当时,每家的厕所里,都备有箭秆帮。
箭秆帮也被孩子们用来玩儿游戏,称为“打箭秆帮”。这个游戏既有乐趣又有输赢,赢得的箭秆帮又有实际用处,因此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七八岁到十岁的孩子,都热衷于玩儿箭秆帮。
这个游戏对场地要求极低,只要一小片空地就行。箭秆帮更是唾手可得,每家都有柴火垛,柴火垛里都有一捆一捆的高粱秆,抽出几根,就能破出很多箭秆帮。
这天上午,沈旭、谢义、孙金强又来找李长山玩儿箭秆帮了。
昨天游戏中,孙金强输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