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贩们最懂得自己的主顾在哪里,从不担心手里的俏货销不出去。现煮的扁肉鱼丸,新宰的羊羔肉,初摘的嫩蕹菜,刚钓的河鱼……虽然和今天的骑士们都是“送货上门”,却不紧不慢,有时还要和主顾聊会天,约定下一次有了什么特优的收获,要优先送过来。除了送牛奶的每天都来,其他的走贩从没有固定的时间,你也没法打开手机,查看他的位置在哪里,还有几分钟到门口。鱼丸和羊肉们都是不期而遇的惊喜,你不必等待。其实又何必等待?
最后,我一定要说说卖麦芽糖的走贩,他们最有意思。我们这里麦芽糖有两种卖法,一种就是普通的掏钱买,五毛、一块,最便宜甚至能买一毛钱,剪下来比小指头还细还短的一截,就吃个好玩。另一种是赌着买,和小贩一人抽一张扑克牌,比大小,赢了就白得一截麦芽糖,输了就给人5毛。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刺激的“赌博”了。麦芽糖只有学生买,平时他们就在学校前后门候着;运动会的时候,他们又跟去城郊的大体育场。一次运动会,一个同学在隔着体育场的铁丝墙,连着赢了十几把,小贩的脸扯得比麦芽糖都长,但还是如数奉上,只是不肯再和其他人赌了。最后同学捧着一截小臂一样粗的麦芽糖,也不肯分给我们吃,说是“战利品”,一个人就吃光了。我们只能在一旁看得眼馋嘴更馋。
第二天他没来上课,据说去医院洗胃了。百万字了,说点心里话,附随笔一则 (第2/2页)
风格方面,其实本书已经转变了几次——从一开始相对轻松的校园喜剧,到后来不断与大小人物Battle,再到商战各种舆论炒作,现在又进入文学理论密集期(或者叫文青病高发期)。
一以贯之的好像就是对媒体舆论和群众心理的把控。
张潮第二部纯原创作品也展露苗头了,我也不知道“文豪文”脱离“文抄”以后会怎么样?但我想试试看。就像之前说的,重生2004年,能抄的书太他么少了……
虽然《蛙》《生死疲劳》《第七天》《应物兄》《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