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战局,直接骂韩涵是个“傻X”“二X”。
戏剧性的是,几年后,韩涵和路川却又把酒言欢。
而这一世,张潮不想像韩涵这样,把自己活成一个“人设”。四十岁的人生阅历,带给他的应该是经验和心态,而不是提前把青春的棱角完全磨平,只剩下圆滑和油腻。
至于这样会不会得罪陆金波,他并不在乎。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出版商。
回到酒店,张潮的心绪已经平静,和家里打了个电话,就早早睡了。
第二天一早,张潮退了房,带着行李,去鲁院报到。
这时候的鲁院还没有搬到位于朝阳区亚运村的育慧南路,还是沿用老的校址,分为两部分,南边是一座两层小楼,楼上办公,楼下是食堂、图书馆与院史展览室;北边是一幢五层教学主楼,还兼有宿舍、报告厅、娱乐室。
整个校区只有8亩地左右,小巧玲珑,有一片草坪和一个小院子,矗立了一尊大先生的雕像。整体环境十分清幽。
张潮来报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了,看到张潮,不免围观一番。
张潮早就已经习惯了,正常办理了手续,工作人员就把他带到了宿舍,是个4人间,有独立的卫浴,头顶一台吊扇。工作人员道:“条件一般,不过都是成年人了,你也可以申请出去住,每天按时来上课就行。”
张潮点点头,他暂时还不想显得那么不合群,于是就开始铺床。
不一会儿,另外三个舍友就都来了。一个叫庞于亮,江苏人,是个童话作家、诗人;一个叫胡学玟,河北人,是个小说家;还有一个叫张洪杰,本身是历史学的博士,现在在搞非虚构写作。
张潮一看,果然和曹文宣说的一样,这三位同学年纪最小的张洪杰,也有32岁了,其他两位,都是37岁。还不到20岁的张潮,夹在他们中间,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都是作家,倒也没有那么多隔阂。张洪杰最为活泼,笑着对张潮说:“你就是我们这届的‘娃娃兵’张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