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接她跟路大川一起去芙蓉城生活,由她来给父母养老。但贺萍儿没同意,她舍不下儿子。
路大川也不干。
古往今来,有儿子在,哪有让女儿养老的。
岂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再说,他给儿子花了那么多钱,女儿就三万块的嫁妆,生外孙的时候也只给了五千块。
他没脸去。
羞愧。
因为年纪大了,路大川没再去外地打工,就留在家里在附近找些事来做,而贺萍儿则主内,负责家里的大小家务,至于陈瑜,耍。
用她的话来说,“老家的工资才两三千块钱一个月,还没固定的假期,加班费也低,做着就没意思。”
不上。
一直闲赋。
嫌弃贺萍儿做的饭不合口味,隔三差五就央着路勇出去改善生活,顺带提回一包零食。
藏在房间慢慢吃。
贺萍儿在家里就是一个什么都包了的老母亲。
她舍不得儿嘛,该得的。
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儿子过得好,她就满足了。
可惜,啧啧!
作为一个思想传统的妇女,传宗接代是很正常的想法。
贺萍儿也如此。
她希望路勇跟陈瑜结婚后尽快生个孩子,不拘男女,能生两个更好,趁她年纪还不老,还有精力帮着带。至于儿子儿媳,是去在打工,或者留在本地,都随便他们自己。
但年轻人是要去奋斗的。
总不能叫她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婆还出去挣钱养家吧。
她是这样的想法。
想得挺好。
可陈瑜不生。
也不知怎么的说通了路勇,竟把她以前生的女带了过来,说只要这一个孩子就够了。
第2/2页)
贺萍儿气得不行。
多次商量无果后,去找陈瑜的亲妈,希望她劝一劝。
陈母是没劝通。
反倒劝贺萍儿,让她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