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手段。
现在这个姿态下放出降落伞于事无补,快速旋转的登陆舱还会把降落伞以及控制绳索紧紧缠在外侧。这只会让已经很复杂了的登陆舱气动外表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反冲火箭可以被手动激发,但是它的作用也只是提供一个固定方向的力矩——无法控制方向和喷射时长,对于控制飞行姿态完全没有帮助。
地面越来越清晰,高度表上的数字正式跌破五千。混乱的姿态没有任何改善,生死存亡在几十秒内就会见个分晓。
郑燕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开了一旁的拉手。用于着陆时增加缓冲的登陆舱底部充气垫迅速膨胀张开,在着陆舱下方形成了一个硕大的蘑菇锥垫。
还在快速旋转的登陆舱突然获得了一个巨大的阻力外观,阻力对整体登陆舱的影响显著大于被砸瘪了的登陆舱外壁。大约十秒后,登陆舱就摆脱了不可控的螺旋状态,转而维持在了头朝下的姿态。
稳定下来了!郑燕紧绷的神经里回荡起了一阵兴高采烈地欢呼,随后就是更加紧张的准备。
登陆舱头朝下栽入火星地表后,舱内宇航员的生还几率仍然是0,想要改变这个情况,就还是得想办法完成正常着陆。
姿态发动机只能够为登陆舱提供一定力度的旋转力矩,考虑到它的推力强度甚至无法扭转之前的登陆舱无序旋转,那么姿态发动机当然也不能直接战胜目前提供稳定阻力的着陆充气垫的力量。
更要命的是,着陆充气垫虽然连接强度大,但那是为了应对从下方而来的冲击。从结构上来说,着陆充气垫就不是一个适合充当高阻力稳定翼的东西。来自错误方向的巨大力量会持续摧残它和登陆舱的连接机构,被火星大气扯开缝线的动静已经穿透登陆舱,传入到了郑燕耳中。必须马上想办法处理——否则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眼看地面越来越近,郑燕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自己最后的挣扎。
左侧操纵杆向左前推动到五分之三处,右侧操纵杆回拉到同样幅度但前后相反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