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难在哪里?
受"不可言之伟力"影响,华唯是不敢说的,因为华唯的代工厂也不能说。
从苹果的研发流程来看,代工厂的工作分成两个阶段。
前期是新产品的试产,也就是npi(neproducttrodu),这是是投资花钱的部分。
后期是产品的量产出货(mp),也是赚钱的部分。
量产的核心是什么?
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不良率。
就这三点。
如果说这部分工作,国内的代工厂靠拼命挤压基层还有一战的资本,那么npi阶段就完全拼工厂的管理能力了。
而对于苹果或任何一家甲方而言,代工厂只有做npi才有资格做mp,二者是高度绑定的。
逻辑也很简单,如果大家都想吃肉不想啃骨头,苹果也找不到人愿意做npi了。
npi之所以难做,主要是为了赶上市。
npi的生产时间短,劳动强度大,同时因为没有量产,所有的测试,组装治具都没有定型,很多依赖手工和经验,整个产线的保密要求高,最重要的是生产的种类繁多,需求变化大。
苹果的产品设计会在npi阶段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并行研发,同时设计也便做边改,很多物料在产线上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试错。
这就要求工厂一方面要有极强的前瞻计划性和执行能力,同时又能随时对生产计划进行更改优化。
想象一下就是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卡车上,边开边更换零件,甚至要在某些车辆腾空的间隙把轮子也换了,这样的试产模式对于没有经验的管理层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代工厂同时还要在试产阶段,就要尽量把量产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或者定义出来,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按现有的良率在进入量产以后能不能赚钱,良率改善的空间在哪里,有多大,否者一不留神就会亏本。
简单讲,在进入量产之前,代工厂会跟苹果的运营团队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