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眼光的最佳注脚。
相比之下,约翰·马登的决策成效显然逊色许多。
回溯至1981年,正值林浩然初掌会德丰集团大权不久,那一年,会德丰集团凭借强劲的盈利能力,税前利润高达14.31亿港元,这一数字足以在香江商界跻身前20强之列,其中不乏苏城麾下的知名企业。
若非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会德丰集团甚至有望挺进前十。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全球航运业步入衰退的深渊,会德丰集团的盈利状况急转直下。
去年,其税前利润已缩水至不足十亿港元,而今年更是预计将进一步缩减至三到四亿港元的惨淡水平。
尽管目前尚能保持盈利,但这逐年递减的趋势已明确透露出集团近年来亏损累累的现实。
若此态势持续,明年会德丰集团恐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财务危机,负债累累,甚至可能触发清盘的警报。
届时,会德丰船务将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辛辛苦苦积累的船队资产贱卖以换取现金流,这一幕无疑是约翰·马登战略失误的直接后果。
因此,可以说,当前会德丰集团的困境,约翰·马登难辞其咎。
1983年7月3号上午,苏城接到了约翰·马登的电话,电话中约翰1马登的语气显得疲惫不堪。
“苏先生,咱们会德丰集团将会在明天上午十点钟召开董事会议,烦请您到时候准时参加。”约翰·马登苦笑着说道。
“好,约翰先生,我会准时参加的,这次的董事会议是所为何事呢?”苏城问道。
“这次的董事会议,并不是我发起的,而是张玉龙先生发起的,我只是负责通知。”约翰·马登回答道。
“嗯我知道了,约翰先生,明天见。”苏城回答道。
“明天见!”
挂断电话后,苏城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讶异,未曾料到此次董事会议的召集者竟是张玉良。
在苏城正式成为会德丰集团第一大股东之前,张玉龙一直是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