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问题核心,虽不悦其直言,却也深知其不可或缺。
刘彻沉默片刻,终是叹了口气,他之所以想将汲黯调离中枢,正是因为这人的刚正不阿与直言无讳,常让他感到头疼。
但转念一想,正是这些敢于直言的臣子,才构成了国家稳固的基石。
于是,他强压下心中的不悦,决定继续容忍并重用这位“铁头娃”。
在多数日子里,他保持着一种近乎“静默”的姿态,唯有寥寥数次,愤怒至极,以至于罢朝以示不满。
然而,汲黯依旧精神矍铄,毫发无损。
面对此景,刘彻终是无奈,只能以木然的表情回应:“你且说来听听。”
汲黯便开始了他的谏言,借古喻今。
以隋炀帝因奢靡无度、劳民伤财而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
逐一指出:“陛下,近来是否又沉迷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
“您可曾想过隋炀帝的前车之鉴?”
“陛下,追求仙道耗资巨大,实应节制,隋炀帝便是前例。”
“陛下,内心私欲过重,亦需警醒,隋炀帝便是镜鉴。”
“陛下……”
刘彻闻言,只觉一阵头疼,连忙打断:“够了,够了,别再说了。”
这一幕,让在场的大臣们纷纷向汲黯投去钦佩的目光。
天幕仍在播放——
历史的画卷继续缓缓展开,乱世已悄然降临。
杨广面对危机,非但没有坐镇京都,颁布罪己诏以安民心,也未调兵遣将以平叛乱。
反而选择逃避,踏上了前往江都的巡游之路。
他心中似乎有着浓厚的晋朝情结,自视为晋王时镇守扬州的延续,坚信扬州作为晋室中兴之地,能赋予他天命所归的错觉。
他所修订的《大业律》,亦是深受《晋律》影响。
这份对过往的执着,或许正是他选择逃避现实。
于江都偏安一隅,企图复刻东晋偏安江南的幻象,固守江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