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讨高句丽的计划。】
【这场未竟的战役,在筹划的尘埃中悄然落幕。】
【隋末的乱世图景,恰如《说唐》所绘,十八路诸侯揭竿而起,六十四路义军风起云涌,漫天烟尘遮蔽了往日的安宁。】
提及这份起义名录,确如史书所载,六十四路烟尘并非虚言,每一行每一列都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然而,这份名录之上,某年某月的起义之下,仅以星号代替首领之名。
如同迷雾中的身影,让人难以窥其真容,却也足以让旁观者心生敬畏。
即便是最终问鼎天下的李渊,凝视着这份密密麻麻、记录着无数反抗与牺牲的名单。
也不禁感慨万千:“纵观古今,何曾有帝王能激起如此广泛的民变?”
“隋炀帝之失,实乃人神共愤。”
汉武帝时期。
朝堂之上,刘协忽而展颜一笑,手指轻敲案几。
对群臣戏谑道:“诸位爱卿,且看此等景象,尔等常言朕奢靡无度,追求功业过甚,可与此隋炀帝相比。”
“朕之天下尚算稳固,未至十八路反、六十四路乱之境,哈哈。”
这时,性格刚直的汲黯眉头紧锁,跨步而出,直言不讳:“陛下,此等比较,实非明君所为,当以史为鉴,而非比烂。”
刘彻的笑容瞬间凝固,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他愣了片刻,方才回过神来,略带尴尬地问:“卿何以在此?”
汲黯恭敬一拜,答道:“陛下命臣赴任淮阳太守,然臣以为,国事为重,个人荣辱次之,故未领印,特来面见陛下。”
刘彻闻言,面色微变,转而避开汲黯的目光。
汲黯再次行礼,言辞恳切:“陛下,臣有肺腑之言,望陛下垂听……”
“不必再言!”刘彻打断了他,心中却已泛起波澜。
“陛下欲学隋炀帝?”
“……”刘协无奈扶额。
他深知汲黯的耿直与忠诚,每一次谏言都如利剑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