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压祟之意,大家伙便将这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
等到了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都被取消了,那怎么办呢?没有关系,民间则常用红纸包上那么几文,或者一百文作为给小儿的压岁钱,寓意“长命百岁”,而向已成年的晚辈送压岁钱,则是在红纸里包上一枚,两枚银元,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等。等到再后来,法定货币通通改为了纸钞之后,家长们往往喜欢挑选连号的,或者尾数带有6或8的新纸钞送给孩子们,期愿后代“六六大顺”,“发财顺达”
姥姥还踮着小脚进去里屋,端出来了两小筐的零食,招呼我们吃,有金果棒,蜜三刀,麻叶等,这些东西一般情况下,在年前是不能吃的,而是要等到了年后才能拿出来,在我的记忆里,这一直都是我们眼中最好最好的东西了,每次大年初一之前,我们都眼巴巴的瞅着簸箕或者小筐,小篮子,就像小馋猫盯着房梁上吊着的咸鱼一样,那份渴望,急切和心动,简直是无法形容了。
姥姥一个劲的招呼我们吃,坦白的讲,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可如果我们一点都不吃的话,老人家反而会不高兴的,所以,我们象征性的一人拿了一块放进嘴里慢慢的品尝。姥姥很是高兴,她伸出那像老树皮一般,皱皱巴巴的手勾着宝宝的小手,眉开眼笑的逗着他们,这跨越了七八十年时空的沟通,充满了满满的爱意和浓情。
姥爷则往他那杆用了几十年的老烟袋锅里装了烟叶,用火柴点着火,蹲在门槛那里“吧嗒吧嗒”抽了起来。我赶忙把两条华子推了过去,姥爷连连摆手,又给我推了回来,说,国儿,这个卷烟我吸不惯的,再说了,这烟那么贵,我哪能吸这个啊。你快拿回去吧,我知道你应酬多,这平时见个朋友什么的,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