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没人权是吧?当老三没人权是吧?干脆,爱谁谁,你们俩自己玩儿去,我也自个儿来一系,所以老三这一系跟着老大混了一个德字辈,后边儿就变成了承、克、叔之类的辈分……
反正三兄弟各玩各的,玩儿的都挺好。
太祖系和老三系还算好说,毕竟老二成了大宗,这两系人数少,好取名,可太宗这一系就不同了,尤其是赵构这一辈。
赵构这一辈实际上属于‘不’字辈,这个字辈取名可就太有意思了。
比如说赵构那些堂兄弟之类的,名字那叫一个热闹:不悔、不屈、不移、不吝……嗯,好歹还能说得过去,也算是出自典故。
不俗、不贱、不伪、不傲……也行吧,好歹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可有些名字就一言难尽了。
不呆、不干、不学、不耻、不问、不文……叫这个名字出门怎么自我介绍?某家乃是大宋皇室宗亲,赵不呆?
如果说这些也能忍了,可是有个叫赵不嫖的,到底想表达什么?生活作风很硬朗?
不过,也真不能怪这些爹妈,不字辈的男丁多达上千,取名字实在是个难题,再加上有些没落了,彼此之间没什么沟通,重名的现象极为严重,据统计至少有七个叫赵不器的、四个叫赵不愚的,诸如赵不求、赵不武之类同样不少。
好在当年宋真宗为了后代好取名,做出规定,只要是太子、亲王之类的,中间的辈字就去掉,不然不管是取名还是避讳改名,都是个大难题。
比如说赵瑗,他父亲是子字辈,就是赵老大那一系跟赵构这个不字辈一个辈分的,名赵子偁,而赵瑗是伯字辈,原名赵伯琮,那赵璩一个辈分原名赵伯玖。
他们入宫后,赵构就直接给二人改了名字为赵瑗、赵璩。
这也是为什么说,这二人距离皇位只剩下一步之遥的缘故,因为,按理说,不是太子、亲王,是没资格这样改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