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殿中,正等着的赵瑗赶忙大礼参拜!
“行了,平身吧,你之前也在宫中久居十余年,与孤名为叔侄、情同父子,此刻又未曾有外人,不必如此多礼。”
“臣谢陛下!”
待到赵构坐定,赵瑗便是主动说到,“今日臣入宫并无他事,而是昨夜臣下正妃郭氏诞下子嗣,因此想要请陛下赐名。”
不错,赵瑗生儿子了……
说起这事儿,赵瑗心中有些纠结,皇帝刚生了儿子,你就来了一个,你这是跟皇帝比赛还是怎么着?另类的示威?
可如果不主动向宫中说明,又显得做贼心虚,于是乎他纠结了半夜,还是决定入宫,主动告诉赵构这件事情,毕竟,自己主动说,总比赵构听别人说更好。而且,他让赵构赐名,也是表明自己对赵构的顺从和敬重。
赵构听了到没多想,这一宗之中不同支脉辈分产生代差丝毫不奇怪。
“这倒是好事,说来咱们家也算是双喜临门了!”赵构笑着说到,“让朕赐名?也好。”
略微思索片刻,而后赵构便是说到,“应该是到了师字辈了吧。”
说到这儿,就必须得说说大宋皇室辈分的问题。
第一代很好说,赵匡胤哥几个,虽说后来改名的改名、避讳的避讳,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匡字辈。说起这避讳,最倒霉的就是老三赵匡美。
老大登基成了皇帝,老二老三就得改名,中间的匡变成了光,也就是赵光义、赵光美,可随后老二也称帝了,为了避讳,老三不得不再次改名,光变成了廷,赵光美又变成了赵廷美……
至于辈分问题,老大登基实际上就定下来了,三兄弟以后的子孙都按照德、惟、从、世等往下排!可等到老二继位之后,觉得这不公平,凭啥都听你老大的,而且我也是皇帝了啊。
干脆,我不按照你说的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单独来一套。所以,赵光义这一系的后人,就成了元、允、宗、仲之类的往下排。
这一下子老三那一系的尴尬了,不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