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被作家们「围攻」的好处了,素材多到根本用不完,各种关于大陆文坛的逸闻趣事信手拈来。
文章发表后副刊销量节节高升,好评如潮。
七八十年代湾岛文学的黄金年代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学素养极高的读者,赶上这两年岛内JY,兴起了一股大陆热,读者们对于大陆的文学作品和作家都很感兴趣。
许多读者都认为,大陆文学火热的八十年代如同湾岛的七十年代,令许多经历过那个时期的读者倍感亲切。
读者们也对副刊文章中所描绘、勾勒的「小六部口胡同」充满了好感,觉得那如同文学的世外桃源,称那是大陆版「林海音家的客厅」。
这些文章的发表,不仅让林朝阳在湾岛的名气进一步升,更有许多读者受文章表述的影响,将林朝阳视为大陆新一代文坛盟主,心生崇拜之情。
在症弦等人离开燕京的几天后,林朝阳也坐上了回香江的飞机。
他在内地的时候,很难接收到湾岛的资讯。
一回到香江,反倒是听说了《联合报》副刊连续发表对他的采访文章在岛内引起了一系列反响。
这两地交流本就密切,而且官方之间也没有设置壁垒,资讯交流相对通畅。
看到湾岛对林朝阳的报道热潮轰轰烈烈,香江的媒体有些不是滋味。
早在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结果公布后,就有香江媒体报道了林朝阳获奖的消息。
香江文化界和读者们无不为之欢呼呐喊,大家一直把林朝阳当自己人,管林朝阳是作品得奖还是改编得奖,媒体们都把他夸成了花,开口必是「香江之光」。
如今「香江之光」得了美国的文学奖,在内地参加活动,接受湾岛媒体采访,独独没有香江的份儿,这叫人情何以堪?
在林朝阳徘徊内地不归,还接受湾岛媒体采访的日子里,还有几家媒体发了些酸言酸语。
可等他们得知了林朝阳回到香江的消息后,立马又屁颠儿屁颠儿的发出了采访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