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我们下车步行,四周尽是古朴别致的四合院。
路过一处开的院门时,门上挂着块‘作者之家’的牌子,记协曹先生介绍,这便是林先生家的西院。
里面有隐约有吵闹声传来,曹先生说这里是燕京作家们最常聚会的地方,也是外地作家入京落脚的第一站。
再往里走五十余步,是林先生一家长居的东院。
东院门有匾,上书:寻味斋。门侧有对联,写着:天上仙音何处觅,人间至味此斋寻。
大陆作家于华引我们进门,三进的东西跨院可称宅,院落以中式四合院为架构,结合西式拱门,配上中式窗花,中西合璧风格。
宅中有院,院中有树,是两颗法国梧桐,树上见天,甚美。
林先生很符合我印象作家的样子,形象清爽干净,眼神明亮真诚,待人谦逊有礼,宽厚温和。
他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可能是因为早已听说了他的名字,通过作品的想象构想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人形象,一见到真人时竟有些难以置信这篇对林朝阳的深度访谈全文近方字,不仅访问了林朝阳获奖的前后和大众不知道的内情,还为湾岛读者介绍了许多关于林朝阳的详细信息。
本来这两年林朝阳的作品便在岛内极受欢迎,许多文化界人士和读者都对这位来自对岸的知名作家感到好奇。
因此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在岛内文化界和读者群体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联合报》副刊在湾岛文学界地位崇高,向来是独立出刊的,访谈林朝阳这一期上市后,副刊销量应声而涨近20万份,效果好到出奇。
副刊编辑部一片振奋,弦见湾岛读者对林朝阳如此感兴趣,立刻催促苏伟贞将当日在燕京采访到的内容整理编辑,继续发文。
《解密寻味斋文学沙龙,大陆文坛第一盛会》《庄重文文学奖诞生幕后》
《汪曾琪与林朝阳的交往》《打响寻根文学第一枪的‘琢县会议」》——
这个时候,苏伟贞终于感受到了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