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官府的吏员身上。当初国民军驱逐的是经过朝廷任命的官,比如说县令、县丞、主簿等流官,而不包括六房主事等吏员。
另外,刚刚已经说了,实行了新的田赋政策后,百姓可以折钱交税,而且每亩多少钱有定价。这样一来,以前仗着收税能发财的吏员,就没有积极性了,没他们收税,加上一些人抵制交税,那么问题就出来了。
这次到乾安,苏圣平带了不少人,幕僚厅、民政系统、议政会的会员,加上护卫大约三百人。泉州府议政会的地主代表之一耿青松,他是乾安最大的地主,拥有县城周边近半田地。现在的田亩政策,他得益很大,如果要做调整,乾安就要拿他开刀。同样,如果得到他的支持,也就成功了一半。
早稻成熟开始,苏圣平就带着他们开始离开泉州,除了中途自己回了一趟溪头,一直在跟民政负责人事、财税和议政会那些人说话。把自己的一些安排和打算跟他们说清楚、讲明白,而他首先想要解决的是吏员问题。
苏圣平记得那时候看书,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中国两千年封建史上最被低估的一类人,真正干大事的正是官府中的吏员。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哗众取宠,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
乾安县城的大堂内,苏圣平对场中近百人说道:“一个王朝的人群大概可以分成四层,第一层是坐在最顶端的帝王,第二层则是为围绕着皇权、维系整个社会运行的官员、权贵,第四层则是普罗大众,包括农民、商人、工匠等等。在这之间,还有一个第三层,就是连接官员和平民之间的纽带——吏。大家觉得是不是,在座的其实不少以前就在官府中做过吏员,应该有这种感触。”侯望楼等做过吏员倒还拱手朝众人施礼。
“朝廷的税收、兵役、治安和各种国家政策,最终的实施者皆为基层小吏。有人说对于朝廷来说,官员议政于庙堂,胥吏执政于江湖,朝廷行政机构的运转,无法离开庞大的吏员集团维系。大家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吏员这个群体很厉害?”场中不少人露出了意味深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