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总工想尽办法,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尽量打得起,用得了,而不是打个炮都还要提心吊胆的打。
搞应用研究,真不是技术先进就包打一切的,还得是求取平衡,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越便宜越好,先进技术有时候在具体项目上,不一定更好用。
眼看说得差不多了,高振东道:“这两个技术,是增程的基础,可以用到所有的火箭弹上,能够达到前面说的,不大改尺寸的前提下,实现增程。至于20公里以上,就要在这个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事情了。”
同志们这才想起来,说了这么半天,才说完第一种方案,还有更大射程的呢。
对于这个事情,风雷厂的同志还是有发言权的,他们不是没想过办法,但是结果不太好。
“高总工,这得拉长弹体了吧?”原有弹体的潜力,在高振东换推进剂、换发动机构型一系列操作下,潜力基本上算是挖尽了,20公里以上,无论如何,这个弹体尺寸是没法达到的。
高振东点点头:“嗯,如果要搞20公里以上的弹,这是必须的,至于拉到多少,你们可以根据对于投射重量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
一般来说,加长发动机,会意味着同步加长战斗部。要不然费了这么大劲,还是投个小炸弹过去,那就没意思了,而且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射程越远,精度会下降,这种情况下,大战斗部能提供的精度弥补方案要多得多,比如子母弹。
陆装局的同志一听,择日不如撞日,先大概定一个,至少把基本指标先形成一个大概,免得还要跑来跑去。
他们和风雷厂的同志沟通了一下,定了个新战斗部尺寸出来,比原来那个大出来不少。
拿着这个投射量数据,风雷厂的同志在纸上算了一下,有了新推进剂的参数,大致还是能估算的。
25公里射程,需要弹长高达1米7以上。
这很正常,高振东前世所知,122mm火箭弹,在射程40公里的时候,弹长大约是2.9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