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率比这个难看不说,1000米以下距离的更是没法看,而且2000米以上也没法看。”
原因很简单,太远了射手看不见,手操不准。
其实老毛子3M6“大黄蜂”的命中率已经不是难看了,这货是个车载重型弹,但是实战命中率仅有25%。虽说实战命中率和靶场命中率有下降是正常的,但是这个命中率也实在是过于抽象。
说到这个,骆总就更得意了:“同志,您经验很丰富啊,原本我们这个1000米以下也比较难看,但是经过针对性技术改进之后,有效的的提升了1000米以下的控制精度,这个命中率,是全射程的。”
第2/2页)
提出来的这位专家对此喜出望外,又有些难以置信,我们的技术已经发展到超越这两个了么?
SS.11虽然在日后的眼光看来不咋样,但是在现在,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先进武器,能晃瞎眼的那种,要不然陆军也不会哪怕高振东提出这东西不行之后,还是没有终止对其的仿制工作。
想到这个事情,陆军的首长看着61式单兵反坦克导弹的指标,一脸的便秘。
虽然在三方联合决定,利用长剑厂的资金和高振东的技术,悄悄的以“游击队”的方式研究一款单兵反坦克弹的时候,陆军这边就有一种预感,仿制SS.11的工作可能脸上会很难看。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高振东同志这技术,加上长剑厂的努力,出来的结果已经不是仿制重弹这边脸上难看的问题了,而是脸都没有了。
仿制工作到现在都还没完成一半,听说导弹断线问题还是防工委实在看不过眼,找高振东这边送了技术方案过去才解决的。
由于仿制工作还没完成,所以仿制重弹的参数指标自然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只能拿拿仿制原型SS.11和61式相比了。
他清了清嗓子,主动提起了这个事情,这个事情要是他不说,估计与会者谁也不会说,包括高振东他们。
“同志们,现在有一个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