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都是侵略战争了。
奥古斯特则觉得这没有什么,她的看法是,“无所谓,反正都是老黄历了,承认这些黑历史其实也没什么,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不能去面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它怎么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历史会记得我们的功过,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需掩盖,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当然了,奥古斯特也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反正她的功绩无人可敌,那背锅的可不就是内阁吗?内阁领袖是谁,当然是帝国宰相了,俾斯麦女士实名背锅。
但奥古斯特也有话说的啊,宪法里写了,帝国宰相在政治上负全责,不关我事哦,我一直反对这一条的。
俾斯麦为了自身的权力能够维持下去,认为强人政治是好的,毕竟奥古斯特和自己这么牛逼,其他人就不重要了,反正军事总参谋部会解决,那里都是奥古斯特的亲信,政府这边宰相大权独揽,啥事情自己都可以干,几个人完全可以维持国内的稳定,其他跟自己分权力的人就滚蛋吧。
而且最开始的普鲁士权力分配极其混乱,所以俾斯麦整了一个挺魔怔的玩意,将一切都压在了宰相和皇帝的身上,这对于两人的要求十分的高,如果两边但凡有一个出了问题,那德国的内政就几乎可以说是全面宕机,如果两个都兜不住局面,那就基本GG,为了维持国家的运转,即使军队不愿意,他们也只能接过权柄,但他们不可能解决得了矛盾,那就只能去指哪打哪了。
所以后面奥古斯特才开始在国会搞分权,稀释宰相的权力,甚至把自己的权力都稀释掉了,就是为了能够在未来,俾斯麦不在位了之后,德国可以不靠强人政治也能完成一个政府职能,不要求你多么牛逼,只要稳定就好。
苏波战争变成了侵略战争,在此之前约瑟夫和托洛斯基罕见的同时对进攻华沙表示反对,但弗拉基米尔却判断失误了,他认为波兰人民会站在布尔什维克兄弟这边,帮助苏俄推翻波兰的统治阶级,建立属于人民的民主共和国。
但他们很快就失望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