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
约瑟夫的军事天赋在这里也展现了出来,他军政一起抓,镇定的指挥红军进行防御,最终的成功的守住了察里津,在圣彼得堡他面对尤登尼奇的大军,将其成功击退,南部他组建第一骑兵团,击败了当时所向披靡的白军将领邓尼金。
这一切都证明约瑟夫是很能打的,在面对专业的白军军官的时候,约瑟夫甚至能够占据上风,他在长期与白军的战争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战术思维,这套战术思维帮助他打赢了很多场战役,也因此他成为了苏俄内定的救火队长。
期间当然有参谋人员帮他出过主意,但这并不能掩盖约瑟夫在这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出决定的人比提出建议的人承担的压力要大很多,提出建议是可以不用负责的,但做出决定的人是一定要负责的,但凡选错了,那可不只是死几个人的问题,甚至很有可能一波葬送好局,所以这种情况下不会操作就绝对不要去抢手柄,不然会死得很惨,常凯申直呼内行,毕竟大林子可能就二战的战术水平跟不上了,常凯申这家伙一直战术水平就不咋地,好局烂局玩的都一坨屎。
在局势大好的时候,波兰出手了,波兰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决定向苏联发起进攻,一度打到基辅附近,给苏俄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苏俄还是缓了过来,他们集结的部队成功击败了波兰军队,战线被反推回了波兰,但对于接下来的战争苏俄上面却发生了争执。
这也是俾斯麦最不喜欢的地方,因为奥古斯特在其中的描述十分的直白,她重新定义了卫国战争的范围,将敌人击败从国土上驱离出去是卫国战争的范围,但一旦战线打到对方的国境内,战争的性质就会从自卫变成入侵。
所以苏波战争,苏俄从一开始的自卫性质的战争变成了侵略战争。
而俾斯麦则是担心这件事情会被利用,毕竟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以自卫战争为借口去揍别的国家的,揍奥地利和法国时用的都是自卫的名义,在当时德国的普遍看法中,德国就是自卫性质的战争,不过现在奥古斯特自己都承认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