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不要轻易站队为好。
沈义生作揖道:“回禀陛下,杨阁老所言极是,但也不排除,鞑子害怕贾珩所部雁门关,逼不得已绕道而行,也算是兵出险招。”
怂货!
对于不跟随自己节奏的沈义生,杨国昌心中暗骂了一句。
不过,好在。
自己的一番话,陛下是听进去。
小子,还想来京城,做梦。
这下不治你一个通敌的罪名,我杨国昌就白当这个内阁首辅。
皱着眉头的崇平帝听完杨国昌的言论,沉吟了片刻道:“此战不怪贾珩,他已接旨,回京述职了。”
“是,陛下!”杨国昌应声回答,这次他并没有赶尽杀绝。
慢慢来,不着急。
煮粥还需要温火,更何况搞死贾珩这个小子呢。
没听陛下,闭口不谈蓟镇总兵石渭的过错了吗?
这就是已经发出一个政治信号。
小子,跟我作对你还嫩一点。
等皇帝失去对你的信任,便是你的死期。
小人得志的杨国昌,弯腰捡起陛下丢在地上装有军报的信封,刚准备拿起。
便从信封处,掉落下一张纸。
“嗯?”
石渭是怎么做事的,为何会把军报分成两份放入信封之中,不怕圣上不小心忽视掉第二份军报吗?
“陛下,这还有一封。”
杨国昌双手奉上军报,反正现在已经给贾珩这个小子上完眼药水了,再坏的结果,也是贾珩背锅。
乐忠于看贾珩倒霉的杨国昌,很急不可待的把军报呈现给崇平帝。
深怕,崇平帝不愿意看。
说实话,心比天高的崇平帝,并不想再看那封奇耻大辱的军报。
但他心中万般不情愿。
也无济于事。
现在的大汉,可谓是内忧外患,内有贼寇祸乱中原,搞得税收一年比一年少,外有鞑靼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