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不妥善处理,臣恐会后患无穷啊!”
耶律挞烈总觉得大周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得的机会,定会对西辽出手。许多年前,耶律挞烈或许觉得自已与大周有几分往来的情谊,但现在大周劲敌已去,唯余西辽,此时他与大周之间已经转变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他们还敢威胁朕?朕若是选择对大周先下手为强,他们只能替朕冲锋陷阵,不然休想兑出这笔军需款。”
耶律挞烈听到耶律必摄此言,顿觉头大,只能战战巍巍站起身,利用自已的影响力,去将这起纷争的几个刺头先按下来。
奈何耶律挞烈已年近八旬,西辽皇室几个支系的年轻后裔早就没有将其放在眼里,正在筹谋如何分裂西辽。
西辽朝堂上反对耶律必摄的势力中,当属其兄耶律敌烈、堂兄耶律道隐两方实力最为强劲,早已对他不满许久,此次更是借着银票一事对其步步紧逼。
耶律必摄同母兄耶律敌烈曾在与大周作战中被擒,故不受先帝耶律璟重用。不过其堂兄耶律道隐素来性格沉静,堪称文武全才,颇为受人称道,早已受封为荆王。
耶律道隐出生于后唐,父亲耶律倍(耶律阿保机长子)遭到后唐末帝李从珂杀害之时,耶律道隐尚且年幼,是洛阳一僧人将他藏匿并养大,因此取名为道隐。他本就对战争极为反感,一生夙愿便是带领部族民众安居乐业,远离战争。
耶律必摄硬要选择此时与大周交恶,耶律道隐本就持反对意见,现又闹出了银票挤兑一事,更令其觉得耶律必摄不堪为大辽之主,已生出率领部族向西迁徙之心。
柴宗训也趁西辽军需银票发生挤兑之际,向其喊话,承诺大周可以异地兑付,只需耶律必摄同意退位让贤,让更有才能之人成为大辽之主。
此话一出,西辽朝野上下虽然知道这是柴宗训的离间之计,但也不阻碍他们认同此话的想法。耶律必摄更是怒火冲天,言道大辽即日起正式与大周断交,并宣布进入战备状态,誓要与柴宗训一决生死。耶律必摄更是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