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慕奇可不是普通人。
而是英帝国任命的第21任香港总督。
只不过这位港督比较倒霉。
上任还不到三个月,就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进军香港。
几经奋力抵抗后。
杨慕琦在设计送走了所有军政要员离开港岛后,于1941年的12月25日的“黑色圣诞节”向日军无条件投降,沦为战俘。
他在战时先后被监禁于港岛的半岛酒店、弯弯及沈阳。
后期更是受尽了非人折磨。
一直到1945年8月,随着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杨慕琦才获得释放。
释放以后,杨慕琦未有立即复任港督,而是回英格兰休养了一年才重新复任为港岛总督,并于一年后,将港督一职交接给了葛亮洪。
不得不说。
这位港督绝对是历任英帝国港督中最为倒霉的。
在位一共七年,当了五年的俘虏,还有一年在英格兰修养,真正在位的时间只有一年时间左右。
然而,就在这最后的一年任职中。
杨慕奇却提出了一份“杨慕奇计划”,让他被后世人铭记。
那是在港岛光复半年之后。
杨慕琦在1946年5月1日重新复任香港总督,结束了临时军法管治。
并在同一日的立法局会议上,大胆提出政改方案,希望“港岛市民有更多责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务”。
这一方案便是杨慕奇计划。
他建议港岛应设立一个市议会,三分之二议员为民选,其余三分一则属委任;
另外在民选议员部份中,一半由华人直选,而另一半则由洋人直选。
构想中的市议会最初可负责管理消防、康乐场地和市政局,到日后情况许可的话,更可以管理教育、社会福利和公共建设,甚至于公共事业。
根据方案,为配合市议会的设立,立法局内的官守议员议席会由原本的9席减至7席。
非官守议席则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