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老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时候虽没有手机,电视,电脑,可过年依然也很热闹。
人多,饺子包的多,但也快,吃完就六点多了,聊了会天儿,听了会收音机过年特别节目。
就到了晚上八点,七点半就有不少孩子来家敲门。
问啥时候放鞭炮。
等听说八点准时,一帮小孩子又呼啦啦跑走了,一个个手里都拿着小灯笼。
都是家长自己做的,一般都是用大红纸糊的。
有的人家可能没那么多红纸。
报纸都用上了。
春苗婶儿家的孩子今年最得意,俩小的用了赵香梅给的红色酒盒子。
中间剪的镂空花纹。
还有人干脆就用个小玻璃瓶子,外边贴上剪好的窗花。
灯笼里边都放着一根蜡烛,一头用一根小木棍提着。
美滋滋的拎着,走街串巷。
精力各个旺盛,呼啦啦从前街窜到后街,有活泼的,还吼两嗓子。
到了八点,陈青枫和楚恒就将鞭炮搬到了打谷场,这时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就连知青都来了几个。
一阵噼里啪啦,小孩子都高兴疯了,等烟花棒,孔雀开屏一拿出来。
大人们也开心的跟什么似得。
他们也没见过这样式儿的鞭炮,一个个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
陈青枫和楚恒瞬间成了大猪圈最亮的崽。
等鞭炮放完了,就有老人开始摇头感叹,“这么一会儿,好几十没了?”
“挺好,花得值,多好看啊!”陈老头却喜滋滋的。
孙女今年光大队分红就上千块,买点炮仗怎么了?等明年他也买。
陈老头临走的时候要了两根烟花棒儿!
和陈老太一人一根。
晚上十一点多,又来了一顿饺子,吃完陈青怡就倒在炕上打起了小呼噜。
她实在困得眼皮睁不开。
初一一大早,陈青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