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淡淡的暮霭笼罩着群山,天空时见归巢的鸟儿飞过,很有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了好一阵子。眼前的景色似乎越来越陌生,众人脚下不约而同加快了步伐,心底有些焦急。
正走着,眼前出现一片一望无际的竹海,连川连岭,尽头被黑暗给吞噬笼罩着。俞法师惊道:“这不是见素山的竹林吗?我们走错方向了!”
集贤镇已是个山镇,见素山更在山的那一边,这叫村民们被瞧不起时,也有了瞧不起的对象。谁不说俺家乡好?诚然,我们集贤镇好像什么都不缺,小伙子虽然不成器,漂亮的姑娘却多得像牛羊一般满街跑,个个带着浑然天成的纯朴,健康欢乐。这尤叫我满意,从来没有产生过到外头看一看的念头。我大表哥在城市里读书,毕业,又找了工作,相亲时还是特地跑回老家。相比之下,见素山里的女人就差劲多了,一样地打扮一样地举动,却叫人看出不一样的风情来。
但从小我对见素山的人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山里人总是贫穷而质朴的。一个小小的恩惠便能叫他们受宠若惊,甚至一个温暖的眼神都能叫他们念念不记,惦记一生。
爷爷还健在的时候,有一个夏天,正坐在门口泡茶时,一个山里人挑着一大担竹笋,满头大汗,嘴巴渴得都快干裂了。可他就是忍着,舍不得买一瓶汽水喝。爷爷看见了,便招呼他过来喝一杯茶。山里人喝了茶,便扔下几支竹笋走了,爷爷要给他钱,他却坚决不收。后来他每次下山赶集,都会找爷爷喝茶,每次都扔下些山里的特产,或者山药,或者苦菜,或者山栗子。这倒爷爷很不好意思,有意要接济他,他也不要。只有我们家中有些破衣服、破家什,打算扔掉的,他倒能坦然接受,每每再三肯定我们不要了,才千恩万谢地拿去。直到爷爷卧床后,伯父和父亲不怎么待见他,他才不来喝茶了,不过仍然常常送些山特产来,每次念念不忘着,那个爷爷请他喝茶的炎热的夏天。
见素山那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