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租、转借等行为,对全省150万套保障房进行全覆盖大排查。排查方式为逐门入户,明察暗访。本次排查历时一个月,共从纪委、公检法司、审计、住建等领域抽调人员8500余人,各市交叉检查。截止目前,共计发现问题线索46.98万条,其中:各类共有产权房违规获取资格12.32万套,公租房违规获取资格9.14万套,违规炒卖、转租、转借25.52万套。现已形成工作台账,提交会议研究。”
王鸿涛说道:“今天的会议就一项议程,研究如何解决这46.98万条线索。保障房分配准入、公示、管理、退出等四大关节都面临难题,分配机制建设步伐缓慢。出现这么多问题,说明我省保障房分配亟待‘治乱’,公正、公平地切分‘蛋糕’,不仅关系千家万户‘住有所居’梦想的实现,更考验政府的公信力及社会管理能力。
比如渭阳市,公务员“团购”保障房,有百余名以机关事业单位名义申购的人员,他们都有房,却获得了购房资格;绝大多数地方保障房准入门槛由主管部门制定,社会公众无缘参与,有的甚至是地方主管部门领导拍脑袋决定。
公租房、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等不同形态保障房,覆盖不同层次的困难群体,其门槛条件各有针对性和适用范围。在申请人收入这块,一些地方出现‘开着宝马住保障房’的现象。在公示上,政府部门躲躲闪闪。
最后,实现保障房再分配时就遇到了退出难。申请者何时有私车开了、在哪里又买商品房了、收入是否变化了,等等,这些情况很难及时发现,但他们又不及时腾退已经获得的各类公租房。
国家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方式,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是必要的惠民举措。事实也证明,国家近些年来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确为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与此同时,在部分地方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房或补贴的现象。
种种现象表示,我们住建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