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接受了许翰的建议,加封种师道为太尉,任命种师道为河北、河东和山东宣抚使,驻军滑州,伺机跟大元帝国开战。
不过种师道虽然名义上是太尉、河北、河东和山东宣抚使,但实际上他手中兵马寥寥无几。
——出于对武将的防范,如今赵宋王朝的兵马,还是分散在众多武将的手上,实际上,赵宋王朝并没有建立起来统一的指挥。
但这其实也没关系,种师道到了滑州以后,就要求各军将领前来滑州,统一接受他的调遣,向大元军发起进攻。
这时,只要赵宋朝廷给种师道足够的支持,宋军就能统一起来,而不是各自为战。
然而,虽然要求决战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与此同时,力主和议的势力也很强大。
深受赵桓信任的耿南仲和唐恪以及突然从主战派变为主和派的吴敏认为,一旦开战,则后患无穷。
耿南仲、唐恪和吴敏建议赵桓派使者去元大都告诉江鸿飞,前线军民不肯割地,赵宋王朝为了避免两国开战,愿意给大元帝国岁币,以代割地之约。
赵桓觉得,这个计策好。
如果江鸿飞同意,赵宋王朝就可以保住河北、河东和山东;
如果江鸿飞不同意,赵宋王朝就当没说过好了。
赵桓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大事,这個馊主意其实代表他还想撕毁元宋两朝签署的和约。
不久之后,赵桓依此计派给事中王云和侍卫亲军马军指挥使曹阇前去元大都议和。
与此同时,赵桓又下诏给准备开战的种师道,令他不得轻易进兵。
赵桓的朝令夕改,让前线的宋军将士气得差点没吐血,一些宋军将士向种师道建议,别听朝堂之上的那些不懂军事的相公老爷的,咱们直接开战吧,要不然,军心就散了。
吴敏、耿南仲等宰执听说,北上之军有可能要向大元帝国开战,立即上奏赵桓,同时派人火速前往滑州传达命令,严禁宋军将士出兵攻击大元军。他们还派人给各军